“居家贵和睦,近邻胜远亲”。铁西区仁兴街道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解决邻里矛盾纠纷问题,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基层治理更有活力。
一、基本情况
多年来,仁兴街道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绘制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基层治理好“枫”景。
二、主要举措
(一)建强工作队伍,以德动人。紧盯群众的“生活琐事”,坚持从静心听、耐心劝、用心调入手,通过组建多元化解力量,为邻里和谐加上一道“安心锁”。建立老书记工作站。整合街道书记、社区书记等“老书记”资源,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政策熟的优势,用群众乐于倾听的语言、易于接受的方式,做好群众偏执情绪疏导工作,让老书记成为化解邻里纠纷的“特效药”。创新“五老”阵地模式。发挥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教师、老军人“五老”威望高、有公正心、有耐心、更细心的优势,走进邻里家中,通过面对面交流,当好评判员,充当化解员,以德动人,以情感人。壮大志愿服务队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组建八支“仁兴志愿者服务队”,广泛“招贤纳士”,招揽了解本地情况的热心居民,吸纳电工、水暖工等“万能工”,在“聊家常”中发现邻里矛盾,通过“巧手”服务的方式解决邻里“硬件”矛盾。
(二)构筑调解阵地,以理服人。汇聚居民家门口服务力量,打造温馨便利的调解阵地,畅通民意诉求表达通道,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打造仁兴话(化)室(事)品牌。“话室”也是“化事”,“三长”以接待认领“自家人”的方式,形成“日常事楼栋议,焦点事网格议,综合事社区议”调解体系,让进门时一肚子怒气的纠纷双方,出门时心平气和地离开。建立“一廊一亭一中心”调处阵地。由网格长召集热心大姐作为排查化解骨干力量,在“连心长廊”商议近期小区内邻里间的各类矛盾;社区党组织召集党员在“百姓说事亭”里针对居民关心的问题搜集民意、分类化解、排忧解难;街道综治中心整合未化解的邻里矛盾纠纷信息上传平台,协调相关部门介入解决。营造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选有演讲专长的退休教师、党员干部组成“草根”宣讲团,开展家庭家教家风宣讲,以古人家书、现代优秀事例化人,搭建文明“累土”。通过开展最美家庭、最美邻里等文明评选活动,鼓舞居民向上向善,让嘉言懿行在点滴中积累。
(三)整合法治资源,以法育人。整合多方法治力量,建立高效联动的法律服务模式,增强居民的法治观念,从根本上解决纠纷问题。加强普法宣传。协调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进网格,结合“邻里和谐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等活动,利用咨询台、电子屏、横条幅、微信群转发等方式,实现普法和宣传的全覆盖。开设模拟法庭。结合邻里矛盾纠纷真实案件,还原法庭的审理情况,居民全程参与体验,身临其境地感受现场庭审过程,使其深深感受到法律的庄严性,培养居民的法治观念与自我维权意识,让“无讼”理念深入人心。开展以案释法。法律工作者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对邻里纠纷案例开展讨论分析,面对面解决居民的法律困惑,提供法律咨询,参与社区组织的邻里矛盾纠纷调解,将调解工作贯穿于邻里矛盾纠纷化解的始终。
三、取得成效
仁兴街道瞄准邻里纠纷“小切口”,坚持以德动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将“德、理、法”有机融合,在巧妙化解邻里纠纷的同时纠正认知偏差、解开思想疙瘩、理顺负面情绪,形成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新风正气,打造了“崇法善治、尚法乐居”的特色品牌,荣获全省“枫桥经验”先进典型称号。
稿件来源:铁西区司法局
初审:张晓辉
复审:张智慧
终审:曾庆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