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司法行政队伍教育整顿以来,四平市司法行政机关从广大群众利益出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聚焦群众需求,为群众解决了一批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全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一、做好加法,加强便民服务。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加快“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设,提高司法行政工作智能化、精准化水平,铁东区司法局分别在铁东区政务服务中心一楼、城东乡司法所、平南司法所布设“吉法智”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机。一台“吉法智”相当于一个无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该系统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互联网的优势,融合了公共法律服务网络、热线和实体平台法律服务功能,实现了三大平台服务于民。
二、做好减法,减少办事流程。4月6日,李家兄妹三人来到梨树县公证处申请办理继承权公证,公证员林敏接待当事人后,经过详细询问、审查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了解到李某的父亲李某死亡,李某的妻子刘某要求继承李某的遗产。刘某年纪已近8旬,因身体原因不能亲自来处办理公证事项,根据便民措施,公证人员上门到刘某家中为其提供公证法律服务,履行了公证手续,通过公证,为刘某解了房屋继承的法律问题和房权过户的困扰。通过实行“上门服务”的便民措施,切实做到公证减证便民,实现“最多跑一次”的便民服务理念,提高办证率,节约当事人等待办证的时间,让当事人可以快速、便捷办理公证。
三、做好乘法,加倍为民务实。进一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援助范围。将公民申请法律援助的经济困难标准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为最低工资标准;将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军人军属等群体的经济困难标准放宽到最低工资标准的1.5倍。逐步将涉及劳动保障、婚姻家庭、食品药品、教育医疗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军人军属法治援助工作以及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今年开展了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援助阳光行动,畅通残疾人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与残联部门共同设立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对残疾人申请法律援助的放宽经济困难审查标准,实现残疾人刑事案件法律援助全覆盖,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建立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6个,实现残疾人刑事案件法律援助全覆盖。
四、做好除法,解除群众难题。梨树镇居民刘某因交通肇事受伤,全身27处骨折,多次做手术治疗,花费医药费30余万元。本身就是低保家庭,为治病更是债台高筑。梨树县法律援助中心为其代理诉讼,打赢官司。肇事司机虽成年,但未婚,入狱服刑,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刘某伤后两年多,伤口至今未痊愈。2021年3月,承办律师到其家中回访,了解到这一情况,为其代写了司法救助申请书,帮助她解决困难。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四平市司法行政机关充分发挥司法机关职能作用,不断提升司法服务水平,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真正享受到零距离、便捷式、高效率的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