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吉林省人民政府网   四平市人民政府网
信息报送    站群导航      登录        注册   
关闭

省直

区、县

双辽市人民政府 梨树县人民政府 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东区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西区人民政府

首页>>政务公开>>工作动态

四平市司法局   2025-11-17 10:51:00   来源: 四平市司法局
四平市“八五”普法典型创新案例展示(五)

  四平市教育局提升中小学生法律素养夯实依法治国发展基石

  一、背景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有助于树立规则观念。中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普法教育能让他们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明白法律是社会运行的“规则”。比如知道哪些行为是法律允许的,哪些是禁止的,从而在心中建立起对法律的敬畏感,学会用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二是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通过普法宣传,学生能了解到与自身权益相关的法律知识,如校园欺凌、网络诈骗、人身安全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当遇到侵害自身权益的情况时,能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三是促进身心健康成长。普法教育有助于学生分辨是非,远离违法犯罪行为。例如,了解毒品的危害和相关法律后果,能提高他们对毒品的防范意识;知晓网络犯罪的形式,能避免陷入网络违法的陷阱,为身心健康成长营造安全的环境。

  中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从小接受普法教育,能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利与义务观念,长大后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为法治社会的建设奠定基础,进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四平市教育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和“八五”普法规划,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法治课程开设率、法治副校长聘任率、普法活动覆盖率均达到100%。全市有20所中小学校被评为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其中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被评为国家级“依法治校示范校”。

  (一)丰富载体,打造法治教育“多维课堂”。一是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我市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总课时开设比例为7.3%(国家标准6%—8%),高中思想政治课108课时,中职学校思想道德与法律课72课时,均达到国家标准。全部使用国家统编教材,配备专任教师1302人,满足全市中小学教学需求,确保课堂成为中小学生法治教育的主阵地。二是推动法治教育进校园。每年定期开展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网络安全宣传周等专题法治教育活动,各地各校都能通过模拟法庭、演讲比赛、主题征文、法治情景剧、国旗下讲话等形式,让中小学生化身小小讲法人,从被动接受宣讲教育,变为主动参与学法、普法。三是依托互联网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开展法律知识学习,去年全市有43436名中小学生获得“宪法卫士”荣誉称号。在市教育局官网和官方公众号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政策法规、依法治教、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等专栏10余个,发布专题文章近百篇,打造指尖上的法治课堂,总浏览量超10万次。

  (二)精准施策,破解法治教育“痛点难点”。一是关注特殊群体法治需求。实施“薰衣草”行动,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法治教育相结合,重点关注留守儿童、低龄寄宿学生、特殊家庭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群体,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成长档案1.2万余份,对有心理健康问题趋向的及时干预疏导,会同各校法治副校长,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教育。二是深化家校协同。针对家庭教育中法律素养缺位问题,我市先后举办“四平市中小学家庭教育论坛”和“四平市中小学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成立四平市家长大学和346所家长学校,家校共育“环岛”效应逐步形成。三是开发教学资源。为解决乡镇地区学校信息相对闭塞,法治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等问题,市教育局会同市检察院根据全市中小学法治课程设置安排,针对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设计录制了《法治微课堂》,一共6节课,每节课5—6分钟,就校园欺凌自我保护、抵制毒品、防范电信诈骗等社会热点,通过案例讲解和法律知识剖析,提高中小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依法自我保护能力,全市13.6万名中小学生在法治课上收看学习。

  (三)部门协同,实现法治教育“提质增效”。一是法治副校长实现全覆盖。市教育局联合多部门印发《四平市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管理制度》,全市中小学校共计聘任法治副校长432人,实现中心校以上全覆盖。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反有组织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法律法规,深入校园,通过以案释法等方式,年均开展活动800余场。二是充分发挥法治教育基地作用。全市教育系统建有法治教育基地4个,实现市区和县域全覆盖,年均接待学生2万人次,通过实景搭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知识问答等互动方式,丰富青少年普法途径和形式,引导学生养成法治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三是开展法治教育实践。积极开展“法润四平”校园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大赛、“与法同行 护苗成长”法治夏令营、“青春心向党 普法我先行”等主题普法活动,开展“检教同行”“以案说法”等法治实践活动。组织中小学生深入公、检、法等部门参观学习,通过讲解法定职责、参观审判庭、羁押室等场所、观看情景短剧、“沉浸式”体验庭审流程等活动,让中小学生切实感受司法的威严,建立具象法律观,突破课堂的局限,实现法治教育“知行合一”。

  三、经验启示

  在“八五”普法期间,市教育局立足青少年法治教育根基,通过创新载体、整合资源、精准施策,构建起具有教育特色的法治宣传体系。

  一是筑牢学校主阵地。学校是中小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市教育局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推动各学校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开齐开足法治课程,会同市司法局等部门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通过“课堂+文化”的双轨模式,使学校成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核心场域,实现法治素养与学科能力的协同提升。

  二是凝聚专业育人合力。为打破校园普法教育系统“单打独斗”的局限,将专业法律资源引入校园,2023年,市教育局联合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等部门建立《四平市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管理制度》,精选政治素质好、品德优秀、作风正派、热爱教育的业务骨干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结合校园实际定制课程,针对校园欺凌、网络安全等热点问题,开展“以案释法”专题讲座,组织参观法院、检察院等法治教育基地,形成法治教育的内外联动效应。

  三是聚焦精准化普法。我市城乡教育资源还未实现优质均衡,农村地区中小学校法治教育资源相对贫乏,且留守儿童较多,法治教育尤为重要。2023年,市教育局会同市检察院录制《法治微课堂》,聚焦未成年人常见法律问题,以生动的形式,精准普法。2025年,市教育局再次会同市检察院开展乡镇学校普法专项行动,针对留守儿童常见问题,“靶向式”设计课程,力争在2025年底前,做到全市乡镇中小学校全覆盖,有效破解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锅饭”“走过场”的难题。

  四、下步设想

  四平市教育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进学校”系列活动,促进全体师生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公民。充分利用机关、学校微信公众号、学校家长群、校园大屏幕等信息媒体,加强对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法治教育,促进普法效果最大化。

  一是丰富法治教育形式与载体。在开齐开足国家规定法治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开展多样化的法治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法治意识和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参观法院、检察院、法治教育基地等,通过实地参观、案例讲解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法律的威严和公正。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广泛宣传法律知识,营造浓厚的法治教育氛围。

  二是提升法治教育师资水平。积极组织我市中小学法治课教师参加国培、省培等项目,提高业务能力。邀请法律专家、一线法官、检察官等来校开展讲座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和教学能力。鼓励学校配备具有法学专业背景的教师担任法治课教师,提高法治教育的专业性。

  三是加强法治副校长队伍建设。会同相关部门,为学校配备专业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法治副校长。组织法治副校长定期到校开展法治讲座、法律咨询、安全教育等活动,协助学校处理涉法事务,参与校园安全管理,为学校的法治建设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四平市教育局将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不断提升教育系统普法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筑牢坚实的法治基础,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社会贡献教育力量。

  稿件来源:普法与依法治理处

  初审:王忠宇

  复审:张智慧

  终审:王轶卓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