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
2011年至2015年,我市法治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已顺利实施,法治宣传教育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深入学习贯彻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和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市第七次党代会议以来的历次会议对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作出的部署要求,全面推进法治四平建设,顺利实施我市“十三五”规划,从2016年至2020年在全体公民中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十分必要。通过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进一步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实效性,进一步深化依法治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提高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特作决议如下:
一、突出学习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首要任务,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切实加强对宪法学习宣传活动的领导,把宪法学习作为领导干部培训和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宪法教育,在全体公民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宪法知识宣传,认真组织好“12·4”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活动,确保宪法学习宣传深入进行。积极推进实行宪法宣誓制度。大力宣传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积极宣传涉及民主政治建设、公民基本权利义务、依法行政、市场经济领域、文化领域、民生领域、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领域、国防建设、民族和宗教、生态文明领域、互联网领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政策和法律法规。
二、突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推动全民学法守法用法。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都要接受法治宣传教育。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市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理念,树立法治意识,抓住重点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坚持把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严格执法作为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落实我市《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将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坚持把依法办事作为检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的重要标准,健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推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促进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坚持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情况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从青少年抓起。落实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要求,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治观念。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完善法治教材体系,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把法治培训纳入国有企业负责人培训内容。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有针对性地做好流动人口的法治宣传教育,注重提高农民工法治观念和依法维权的能力。引导公民努力学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三、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以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推动法治实践为主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突出发挥四平特色文化优势和特有历史文化资源。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法治文化建设的内在活力,不断扩大法治文化建设的覆盖面。大力推进法学理论创新。把法治文化体系的基本要求细化为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职业规范、学生守则等具体行为准则。
四、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创新。遵循现代传播规律,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理念、方式方法、载体阵地和体制机制等创新。结合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分类实施法治宣传教育,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戒形式主义。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和新媒体新技术等在普法中的作用,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行动。以打造互动型、服务型、创新型的法治宣传教育新模式为着力点,开展生动直观的法治宣传教育。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深化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建立“法律六进”长效机制,不断加强专兼职普法队伍建设,促进法治宣传教育向社会各领域的不断拓展。
五、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围绕推动法治社会建设这一主线,不断完善创新法治四平建设模式,深化基层组织依法治理,大力开展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坚持普法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积极推动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以法治为保障的诚信体系建设,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深入开展“四级联治联创”活动,健全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推进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活动,推进平安四平建设。发挥社会组织在“彩虹基地”和“绿色家园”等建设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发挥社会组织对其成员的行为导引、规则约束、权益维护作用,形成依法有序的运行机制。
六、健全普法责任制。全市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都要高度重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把法治宣传教育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体制机制。由党委宣传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主管,认真落实全市《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各责任单位应当制定普法宣传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落实各类媒体的普法责任,在重要频道、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开展公益普法。
七、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基础建设。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专门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人员,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法治宣传教育相关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障,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把法治宣传教育列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同时建立社会化、市场化、经常化的资金筹措机制,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公益性的法治宣传事业。
八、加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全市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工作保障,做好中期检查和终期评估,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全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要充分运用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以及代表视察、专题调研等形式,加强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注重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保证本决议得到贯彻落实。
2017年3月30日